晨雾未散的涡河畔,一袭青衫的青年踏着露水前行。
他腰间别着药锄,发间别着艾草,步履轻盈如踏云。
这便是神医华佗,受天命下凡的医道化身。
亳州城外,荒芜的沙丘上,华佗以剑为犁,划开第一道沟壑。
刹那间,金光从地底涌出,百草破土,药香漫天。
他轻抚一株白芍,指尖凝出绿光:“此乃天地灵种,可活死人肉白骨。”
百姓闻讯蜂拥而至,将野草奉为神药。
华佗却摇头:“草木无情,医者有义。
唯有以德润药,方成良方。”
他立下规矩:药农需以仁心种药,药商须以诚心待客。
唐宋年间,每逢重阳,亳州百姓便在华佗药圃旧址祭拜。
祭坛上,药农献上新采的药材,药商摆出珍稀药种。
祭祀演变为集市,药市雏形初现。
一条以药命名的街道应运而生——里仁街,取“仁者爱人”
之意,街巷间飘荡着甘草与当归的芬芳。
华佗西去后,亳州城内忽现一口古井。
井水清澈如镜,饮之甘冽沁脾,酿酒更添奇香。
相传,此井为老子所化。
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前,以拐杖点地成泉,井水便有了涤荡心魔的灵力。
东汉末年,曹操率军途经此地。
连日征战,将士染疾,苦无良药。
偶得古井之水,曹操命人以九酝春酒法酿药酒。
酒成之日,井中忽现青龙,绕井三匝,酒香随之飘散千里。
曹操饮后龙体康泰,遂将此酒献于汉献帝,封为“贡酒”
。
古井旁,老柳树下的酒肆里,常坐着一白发老者。
他自称是华佗弟子,以井水配药,以酒入药,治好了无数疑难杂症。
他总说:“酒为百药之长,亦为毒药之首,唯心存敬畏,方能济世。”
明清鼎盛时,亳州药市达“七十二条街,三十六条巷”
之规模,外地药商建起三十余座会馆。
然人心不古,掺假之风渐起。
某日,一药商以硫磺熏染黄芪,企图以次充好。
夜半,古井骤然干涸,酒肆老者化作青烟,留下一句谶语:“药损仁德,酒失本心,涡水倒流,药都倾颓。”
十年间,亳州连遭旱涝之灾,药市萧条。
幸得华佗托梦,药农重拾古法,以药草制香驱虫;酒商闭门思过,以古井之水酿出“无色透明,香醇不散”
的贡酒。
涡河重焕生机,药都复兴于废墟之上。
2025年春,亳州药博会上,年轻药商林羽以古井之水酿出“华佗养生酒”
,融合药膳与现代科技,引得全球客商争相竞拍。
而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内,明代窖池仍在发酵,酒香穿越千年,与华佗药圃的草木香气交织成新的传奇。
夜幕下,华佗雕像与曹操运兵道遥遥相望。
月光洒在北关老街的青石板上,药铺与酒肆的灯火次第亮起。
老柳树下的酒肆里,白发老者的画像前,一束新采的亳芍静静绽放,暗合着井水中游动的龙影。
涡河汤汤,药草青青。
华佗的医道、老子的德经、曹操的酒魂,在亳州的土地上交织成永恒的密码。
药都的晨钟暮鼓里,每一粒药种、每一滴酒液,皆是天地与人的契约——以仁心润药,以诚心酿酒,方得岁月长留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